目前分類:觀書有感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最近在看一本暢銷書《複利效應》,把一些蠻值得思考的字句記錄下來

  • 真正的長期主義,應該是想明白一件事,堅持做、持續做,並且將這份快樂與職業融為一體,好比終身學習就是長期主義,終身寫作也是長期主義。長期主義的「長期」不是個體堅持間的長短,而是事務隨著時間的發展,有一個邊際成本效應;隨著量產的增加,個體投入的時間、付出的精力越少,帶來的倍增術反而越大。

書中提供幾個方面思考,透過自己工作的環境,我試圖分析看看自己:

1. 提高學習力:醫院是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環境,因此保持終身學習是不可或缺的態度。工作之餘若還能培養一項技能,例如外語能力、運動(有些同事是品酒)等,可以讓自己不容易工作疲乏。

2. 提高認知力:除了需要自己有效率地吸收知識之外,去向人請教其實更為重要。特別是自己的上級人士,透過他們的經驗傳遞,能夠幫助自己省去許多冤枉路。

3. 進行大量閱讀和寫作:閱讀讓我們看見不同世界的人與思維,我們身處的網路科技經由複雜的演算法,將我們所點擊喜歡的、收藏的資訊商品推薦給我們,以至於我們時常被侷限住。因此大量閱讀報章雜誌、或是各類書籍可以幫助我們突破這些困局。寫作,則是讓我們把內化的知識以及資訊,轉譯成自己的語言輸出,加深印象、固化記憶。

4. 學會思考和篩選:身處資訊充斥的環境並不代表我們就更有能力處理(process)資訊,反而我們要將這些 data process to information,甚至還需要辨別真偽。篩選哪些事情該投入、要少做哪些事情、不做哪些事情、哪些是必備的事情、⋯⋯,明白這一點,才能在時間的長河中,找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。

我想,認知到自己的身份是什麼、知道活著的使命是什麼,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、追求什麼。長期的做下去,得著生命的益處。

文章標籤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工作即將邁入第五年,在閱讀一些職場相關的書籍時,覺得頗有收穫,擷取文字與讀者共勉。

享受工作的10個態度-城邦讀書花園網路書店

作者:傑克斯(T.D.Jakes)
出版社:啟示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該做什麼來得到滿足、獲得意義?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情提要:郭靖耿直地向成吉思汗表明,他絕不容忍蒙古侵犯宋朝土地。大汗一怒之下,下令部署活捉郭靖。念在昔日舊情,郭靖的拜把兄弟拖雷以及神射手師傅哲別都不忍傷害郭靖,於是放他一條生路。

文章標籤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託老蔡的福,我在這學期有機會閱讀托爾斯泰的晚期名著《復活》。

        裡面有一段文字在描寫「獸性的我 vs 精神的我」,可以把套用為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論學說中的「本我(id)」和「超我(super-ego)」。前者是追求自己肉體的幸福,後者是追求一個靈性的生活。

文章標籤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今天和104年度的主席聚餐,會中玩真心話的時候,抽到了「你最喜歡什麼顏色?」
//
藍色、灰色、黑色⋯⋯這些百搭的顏色,都是我的喜愛。但從某個時間點開始,我開始不對顏色這麼要求,覺得凡眼所見的受造物,都很美好。
//
到底,是怎麼看出顏色的呢?
 
談談眼球的結構吧!

眼球分層

       我們的眼珠子分成三層,由外而內分別是纖維層(fibrous tunic)、血管層(vascular tunic)和神經層(nervous coat; retina),其中神經層(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視網膜)中的感光細胞會接受光刺激,將訊號依次傳遞給雙極細胞(bipolar cell)、神經節細胞(ganglion cell),再經過視神經、視交叉、視徑到丘腦、最後抵達大腦枕葉/紋狀皮質(striate cortex)形成感覺。
       視網膜中有兩種感光細胞,分為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。前者負責黑白感色,數量較多,為黑暗中視覺的來源;後者負責彩色(三原色:紅、藍、綠),數量較少,為明亮環境視覺的來源。原來我們眼睛中的細胞感受光線又感受色彩,賦予人類高度的感官享受。置身在上帝所造的世界當中,能夠享受祂在當中百下的各樣色彩,實在是一件很棒也值得感恩的事情!
 
       不曉得進入神國之後,會不會人眼可以看見這世上被稱為那「不可見」的光呢?好期待被上帝驚艷 :)
 
引用出處:
  1. McKinley Human Anatomy 3rd txtbk
文章標籤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分享一段〈國度的生命〉的文字

 

       聆聽神的優先次序,並持續重新評估中心關注,據此來衡量事情的次序,會釋放我們勇敢點從容地追求真正的工作。這「事」也釋放我們像真正的藝術家那樣,進行自己的工作。

       貝里引入藝術的觀點來提醒我們,如果相信自己是神的受造物,是有「神的塵土和呼氣」創造的「有靈的活人」,和其他神聖的受造物一起進行我們的工作;如果明白我們的自由,是要「在人類必朽壞生命的明顯限制下,對自己和其他受造物行善或行惡——那麼,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具有重大意義」。再加上,由於我們是「有靈的活人,並且在道德上有自由抉擇,因此,我們都是藝術家。」我們製造所需要和使用的東西;我們也能塑造自己的生命,某程度上也塑造他人的生命。

 

       貝禮強調:「不論好或壞,負責或不負責,每個人都是藝術家。任何生命,藉著工作或不藉著工作,藉著好工作或壞工作,都無可避免地在改變他人的生命,改變世界。」因此,若將「藝術」、「工藝」和「勞動」分成不同等級的藝術,這是無意義的,甚至「具破壞力」。貝禮引述休凌的話,巧妙說道:「農人和陶匠都有宇宙性的功能。」無論我們做那種工作,如果藝術不佳,「都會侮辱或破壞創造」。

 

       正因為這樣,偉大的聖徒都認為工作就是禱告。因為我們是「有靈的活人,不朽的受造物」,是極度奧秘創造的一部分,我們設計製作或進行的一切,「對自己、他人和世界都有永恆的意義。」

 

       把工作視為藝術和禱告——這是多具啟發性的思考方式阿!這樣看待工作,會幫助我們意識到要去追求真正的工作,好使自己成為神應允我們禱告「願你的旨意成就」的器皿,「願你的旨意成就」的禱告也給我們權柄,向其他的選擇說不。以藝術家的身份進行工作,會要求我們拋棄任何阻礙神在恩典中為我們設想、並從我們而來的傑作(正如從以弗所書二章810節學到的)

 

       而且,愈根據「符合中心關注」的優先次序,充滿藝術性和懷著禱告的心來進行我們真正的工作,便愈能徹底獻出自己,也可以不再需要從社會得到成就感,而進入神愛的道路。正如杜尼耶指出:「生命的產能,不在於做多少事情的『數量』,而更多是在投入每件事情中捨己的『質量』。」當然,這一生我們永遠都不能完全效法三一神徹底的自我奉獻,但愈懷著禱告的心參與在神聖的藝術之中,我們的工作便愈能成為神的工作。

...節錄自〈國度的生命〉p.155-157

 

        生命的中心關注,是上帝要奪回我這個個體,有一天重聚於天家。而我現在所從事的藝術工作,就是在生活中塑造自己的生命,也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他人的生命。因此,如果我的藝術不佳,我就是在侮辱或破壞創造。願我手所做的一切,不是論量,而是論質,懷著禱告的心參與在神聖的藝術之中,我的工作變越能成為神的工作。

文章標籤

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